对于中国的军事爱好者来说财富加,2025年9月注定将是人生中印象最为深刻也最为幸福的一段时光。在品味了“九三”阅兵中展示的多种新型和新概念武器装备这道“主菜”以及首次曝光的国产倾转旋翼机、高速直升机等“甜品”后。
9月22日首次公开的“福建”号航母三型舰载机起降的画面,更为这道金秋时节的盛宴平添幸福的口感。
在国庆佳节来临之前,能见证中国海军新质战斗力的历史性进步,“金秋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两句歌词是军事爱好者们对当下心情最为合适的形容——毕竟,自从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起这一刻已经足足等了十二年,而从“891”航母项目开始,我们已经等待了三十六年。
在人类历史上建造的各型舰船当中,第一次发展吨位接近当代重型航母的是日本于二战后期建造的“信浓”号航空母舰。这艘以首次出航航行17小时即遭到美国海军潜艇击沉而闻名的航母满载排水量达到近7.2万吨,标准排水量也有6.2万吨之高。但“信浓”号作为由战列舰舰体改建的航空母舰天生存在诸多不足,其飞行甲板尺寸甚至还不如比其满载排水量小了一万多吨的“中途岛”级,舰载机搭载数量在同期舰队航母中也处于下游。
真正与当代重型航母概念接近的第一个完善设计是美国的“合众国”号航空母舰财富加,这艘于1949年开工的巨型战舰设计指标上相当接近当前的重型航母,具有长达330米的舰体、四个弹射器和四具舰载机升降机,满载排水量达到8.32万吨,可以弹射起飞重达45吨的舰载机。但由于“合众国”号设计目的在于为美国海军提供可用以起飞挂载核武器的轰炸机、因而受到美国空军的阻挠,最终“合众国”号在龙骨铺设阶段即遭到停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向超级航母发起冲击的尝试就此告终。
但显而易见的是,作为二战后世界上规模最大、作战能力最强的海上力量,美国海军当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合众国”号建造偃旗息鼓三年之后,“福莱斯特”号航母的建造延续并实现了“合众国”号未竟的超级航母之梦。
相比于“合众国”号和更早的航空母舰,“福莱斯特”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舰不但是第一艘完成建造、并投入实际使用的超级航母,而且其飞行甲板与弹射器、舰载机升降机布局奠定了现代重型航母的基础。其后的“小鹰”级航母可以视为“福莱斯特”级的升级版本,除在继承“福莱斯特”级基本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飞行甲板面积以外,还将升降机布局进行了调整,此后的“企业”级、“尼米兹”级和“福特”级都可以视为对“小鹰”级布局的继承,由此可见美国在当代重型航母的发展中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
不过,有前人开路,不代表就一定有人超越。一个令人感到震惊的事实是,在“福莱斯特”号首舰于1955年10月1日服役到2022年6月17日“福建”号下水,中间竟然有超过66年的时间没有第二个国家建造出重型航母,这个时间跨度甚至达到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凤翔”号(1922年12月22日服役)到“福莱斯特”号服役之间时间跨度的两倍。
期间,虽然苏联曾经多次向重型航母发起冲击,并接连提出了1160型(“鹰”号)、1153型、1143.7型(“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等多个重型航母设计方案,但唯一一艘投入实际建造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建造期间苏联解体、其后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没有继续完成该舰建造的意愿,考虑到俄罗斯连吨位不如“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瓦良格”号的建造都难以完成,可见其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建造重型航母,对于一个国家工业和经济水平的考验,绝非常人所能想象。而且财富加,就算有了重型航母,也未必能有与之适配的舰载机,事实上能够生产固定翼舰载机的国家远比能建造航母的国家更少,具体到能同时具备重型舰载战斗机和舰载预警机这两大当代重型航母舰载机的支柱的国家,更是只剩下太平洋两岸的两个海军大国。
如此一来,“福建”号成功进行三种固定翼舰载机的起降,其意义就显得非常突出,甚至已经超越了对中国航母、中国海军的意义范畴。
“福建”号的舰载机起降试验,可以用“一二三”总结: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弹射起飞第五代舰载战斗机,世界上第二种使用电磁弹射器弹射起飞舰载机的航母,世界上第三支完成全部舰载机类型航母起降的海上力量。对于美国海军而言,目前应该说压力又增加了几分——由于“福特”号的EMALS系统难以与F-35C适配,时至今日F-35C仍然不能在美国海军最新一代航母上使用、更无从谈起使用电磁弹射器弹射起飞,这就意味着不但世界上第一种使用电磁弹射器弹射起飞的第五代舰载机的桂冠被歼-35抢走,而且未来几年里很可能面临新一代航母的战斗力技术水平要落后于中国海军的局面,这在美国海军自冷战时代起至今的历史中前所未有。
有意思的是,9月22日这个日期,对于美国人来说或许有着特殊的历史记忆——1972年9月22日,F-14战斗机正式服役;2006年9月22日,F-14正式从美国海军中退役。可以说,这个日期承载着美国海军航空兵对重型舰载战斗机的历史记忆,而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在F-14退役19年后,这份记忆要由太平洋彼岸的另一种重型舰载战斗机继承。
作为当前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之一,歼-15T具备先进战斗机的一切设计要素:AESA雷达,光电传感器,玻璃化座舱和先进航电系统,远程空空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能力。而这些,正是当年F-14未能完成、预想中的ASF-14所要实现的目标。另一方面,作为一架具有“侧卫”血统的战斗机,歼-15T也完全实现了俄罗斯海军曾经的对苏-33的改进预想,这种“表哥做梦表弟实现”的现实在令人颇感唏嘘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作为后起之秀的歼-15T对作为“前辈”的美国、俄罗斯两国的重型舰载战斗机的全面超越。
而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超越美国海军更快形成新质战斗力的意义,或许仍不及全套舰载机完成舰上起降。此前,能够同时在航母上部署三种固定翼舰载机的只有美国海军和法国海军(英国海军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失去了此种能力),这不但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兵作战能力的提升,更标志着海军作战模式的突破。
空警-600在航母上的部署,能为航母战斗群提供远达400公里以上的空、海情信息预警,不仅可以让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也能为航母战斗群内其他舰船提供更及时、准确的目标信息。考虑到“九三”阅兵中展示了鹰击-18C、鹰击-21等多种远程舰射导弹,预警机能为航母战斗群提供的信息和引导就更加重要,这甚至超越了对航母自身的作用。作为海军新质战斗力的重要一环,舰载机部队不仅要充当“铁拳”,更要充当“耳目”和“神经元”。未来的海上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冲突,不但要打得猛更要打得聪明,这个目标之下,空警-600重任在肩。
当然,对于当前的“福建”号航母来说,其所展示的舰载机作战力量并非完善。相比于美国海军舰载机联队的机型构成,“福建”号尚未展示舰载电子战飞机、反潜直升机这两个重要的作战机型,以及舰载运输机这种重要辅助机型的起降。
不过考虑到歼-15DT与歼-15T平台通用、直-20F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见到这两种机型在“福建”号上起降预计也不会再拖很长时间。而借鉴美国在E-2的机体平台上发展出C-2的经验,未来如有需求,为“福建”号和其后的航母设计一种舰载运输机也不是难事,并有望在以这种机型作为平台发展如固定翼反潜机等机型。此外,作为新时代航母作战力量的重要环节,隐身无人攻击机在“福建”号上的部署也指日可期,我们可以期待,“福建”号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艘配齐全部新质战斗力舰载机型的重型航空母舰。
尚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